(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2008年8月21日電)由經濟部工業局主辦的「2008年台北國際機器人展」今起四天在台北世貿一館隆重登場,現場有百餘款產業用和服務型的機器人,琳瑯滿目,還有獲得金氏世界紀錄的最小商業化機器人展示,以及第一屆上銀智慧機器手實作競賽,現場學生們努力調整機器人,盼達到競賽要求的動作。
工業局長陳昭義指出,「2008年台北國際機器人展」,是國內第一次舉行國際性機器人展覽,主要是為機器人業者開拓國內外機器人市場資訊交流與行銷交易平台,讓廠商藉此掌握機器人產品買家訊息,並有機會接觸國際知名大廠。
陳昭義表示,台灣廠商擁有完整產業供應鏈、彈性應變能力的基礎,相對其他國家,台灣更具備快速切入市場的優勢能力,為了達成台灣2015年成為全球機器人設計與製造中心,創造新台幣2500億元的產值目標,工業局今年在「智慧型機器人產業發展推動計畫」中,投入3500萬元執行協助業界產品開發輔導案,今年已有35家廠商受惠,估計至少可創造14億元產值,促進投資3.3億元。
台灣機器人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卓永財指出,當機器人不再是一個未來名詞,機器人產業也漸漸發展為一個新興產業,台灣擁有最豐富的機械、半導體、光電、資訊電子等產業群聚,將是機器人產業發展最大的利基,更是未來立足全球的決勝關鍵。
卓永財說,不光是台灣重視機器人產業發展,日本和韓國也高度重視,韓國總統甚至在大選時將機器人產業發展列為重要政策,可見機器人產業多重要。更在未來老人照護、居家安全等新興領域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很令人期待。
「2008台北國際機器人展」有91個單位參展,209個攤位,不少攤位都展出很有趣的機器人,今年一月才獲得金氏世界紀錄最小商業化機器人的極趣科技總經理張合右表示,經過四年多的研發,終於發展出這個只有15.3公分高的機器人,目前已商業化,可做為教育和娛樂用,而且可程式化的結果足供使用者改裝成其他造型。
張合右說,這個機器人本身是一個平台,使用者可任意改裝,還能增加一些功能,小朋友在改裝過程中可學習到機械控制、自動控制、電子機電整合、運動平衡、動作控制等,相當有趣。
另外,工研院在機器人領域也投入不少心血,已研發出「分散式保全機器人系統」,並技術轉移到中興保全和新光保全等業者;且導覽機器人具備人臉偵測和追蹤、語音辨識、觸控螢幕等功能,工研院已和高雄科工館合作進行三台機器人實際環境操作。
工研院也設計出較小型的機器人,長得像「米格魯」犬的保全監控智慧吸塵器,除了具清潔地板吸塵功能,兩隻大眼睛採用LED光源,並以反光辨識影像處理技術達成保全及安全服務,還能用網路和3G通訊進行遠端遙控,工研院下一步將晉階到藍芽控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