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WIN LOGO
2018/04/17
資料來源:HIWIN集團

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第14屆揭曉-成大陳典賦同學 藍兆杰教授勇奪金質獎

『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Hiwin Thesis Award﹞第14屆頒獎典禮於3月24日舉行,成功大學陳典賦研究生與藍兆杰教授以「並聯驅動肩外甲自適復健機器之設計」奪得金質獎、獎金100萬元。

 

持續努力讓台灣的智慧機械更上層樓

首先為本屆得獎的老師跟學生致賀,當然也要感謝政府長官長期以來給予我們的支持與鼓勵。機械是工業之母,所有的東西除了自然生長,剩下的全部要用機械製造出來,所以機械工業不好,製造業肯定不行,沒有製造業就不會有就業機會。沒有就業機會就不會有所得,沒有所得也就不會消費,沒有消費也就不會有服務業,也不會納稅,政府的公共工程跟相關費用的取得就會很困難。

過去機械領域的人才大部份都被半導體產業吸收進去,再加上學界追求排名跟升等,沒有人願意務實在機械領域深耕,台灣就陷入這樣惡性循環的環境,所以我們便想辦法來轉化環境並鼓舞這些務實的人,進而促成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的誕生,也陸續鼓勵科技大學與工具機研究領域來參與,因而增設科技大學與工具機的特別獎。
迎接新時代,智慧機械變得很重要,Intel的高階主管日前飛到台中HIWIN總部時感慨地說:以前從沒想過還要去拜訪供應商的供應商;如今智慧機械的重要性,連半導體產業也開始深刻體會了。在德國工業4.0的推動下,凸顯AI的重要性,但AI要怎麼實現,就是要靠機器。電腦的發明人說過,要發展人工智慧只有兩個途徑:一個是比較空洞的技術發展,AlphaGo就是個典型;另一個是人類的感知,也就是sensor。現在台灣AI的發展很令人擔心,因為全部都走第一項很空洞的研究;雖然尖端的我們還是要投入,但不要像SCI論文一樣,一窩蜂全部的KPI都定在最頂端。我希望大學能夠跟立地產業結合,這樣台灣的產業才有可能轉型升級;期盼在座得獎的老師跟同學們在智慧機械領域,以現在的AI、Sensor,怎麼去加入這些元素而讓台灣的智慧機械更上一層樓。

智慧機械加速台灣產業升級 邁向兩兆元

今天很榮幸受邀來參加,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頒獎典禮,這是技術及專業水準非常高的競賽,恭喜所有得獎團隊的教授和同學,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本屆獲獎的作品,在技術專業創新方面,都有卓越的表現,對於促進國內機械產業,製程的優化、智慧化,及零組件升級,將有很大的貢獻。

智慧機械是政府大力推動的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蔡總統、賴院長都非常重視機械產業的發展,賴院長日前也特別鼓勵大家,期許政府及業界共同努力,以十年的時間,讓兆元產值翻倍,邁向兩兆元,去年機械出口大幅成長,希望今年有機會再挑戰新高,未來政府將會持續推動產官學研的合作,讓更多研發創新能量導入產業,並擴大產業人才的培育,以加速台灣產業機械化的轉型與升級。

產業界的期許、政府一定做

很高興再度來參加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的頒獎典禮,這是我第五次參加,感到很榮幸。感謝卓董事長的用心,以及上銀公司董事們的支持,讓機械產業的老師能帶領學生從事機械方面創新研發的工作,並且讓機械產業注入一股成長的動能,這是相當有意義的事情。說到工業4.0,要感謝卓董提醒:政府要做對的事並考量產業實際需求。

我們展開工業4.0的思維,在廣度部份是從自動化到導入數位化,在高度部分,投入工業sensor的開發並建立數位化雲端平台與應用服務。因應AI時代來臨,今年一月促成Microsoft在台灣成立人工智慧研發中心,全球約有2千人,以後要在台灣佈局200人。最近Google人工智慧部份,也在台灣做佈局。我們已將AI應用在製程real time的瑕疵檢測、工具機故障的保養檢測、化工的化學配方、配料的調配。在人才端,已請孔祥重院士在中央研究院成立人工智慧學校並擔任校長。政府未來也會持續將AI人工智慧導入產業界應用。

推行亞洲智慧島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

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可說是機械領域裡面最高榮譽的桂冠,對大學機械領域的老師、學生,在研究上的鼓勵非常大,間接對機械的產業也有一定振奮的力量,吸引更多優秀的老師與同學,投入跟機械產業直接相關的技術研發,也促成了這幾年機械產業的蓬勃發展。

由於研究人力資源有限,我們應該要以直接對產業技術發展有貢獻的為主,其次才是SCI的論文,再其次才是國際排名。在人工智慧方面,教育部12年國教在明年起的108課綱,將程式設計列為國中與高中的必修,107年起的高教深耕計畫,不管學生就讀的是哪一個科系,也把程式設計列為必修或者是選修,要求每一年的畢業生至少有50%以上的學生要修過程式設計。有程式設計指標的要求之後,再去學習怎麼把人工智慧應用在各個科系,即便是人文學院的學生都能有這樣的訓練跟視野。
亞洲智慧島是行政院主要努力的目標。在教育部推動的大學教育,以及國中、高中的基礎教育,都會不斷的精進,並透過教育來實現亞洲智慧島的目標。

創建產學合作研究新模式

本屆「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共有來自21所大學之機械相關研究所,共91篇論文被推薦參選。依據設置辦法,各系所畢業人數10名以下者得推薦一名,每增加10名得增加推薦1名,但至多以8名為限。以每年碩士畢業生約在一、二百名,可知只要能被推薦即是難得之榮譽,而最後僅有15篇論文獲獎,更是難上加難。

上銀公司長期以來,持續不斷地每年投入相當的資源,可以說為國內建立了一個產學合作研究創新的模式,更為國內機械領域研究所的教學與研究,起了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對國內精密產業發展的貢獻,更是大家有目共睹。謝謝所有評審委員、工作同仁,由於大家同心協力,繁複之評審作業方能順利完成。

得獎感言-金質獎得主

產學合作機械技術進化 讓世界看見台灣

感謝評審委員對本屆得獎師生研究的肯定。我們得獎的題目是復健機器人的相關技術,我知道上銀公司在這領域很早就有豐碩顯著的成果,而我們團隊研究的過程中,很榮幸能與上銀的前輩們討論,謝謝他們提供產業界的寶貴意見。我們很慎重的參加每一次上銀論文比賽,因為這不只是學生的論文,更是老師近期重要研究成果的檢驗。

許多機械領域的老師希望能夠將最有產學應用價值的成果拿出來交流切磋,這代表上銀公司這14年來,已經成功引領國內機械學術界重視產學研究。非常感謝上銀公司的持續耕耘,也希望國內學術界及產業界能更密切配合,讓台灣機械產業技術能再更進步!
去年底有機會參加日本東京的iREX國際機器人展,在會場中除了歐洲、美國、及日本的機器人大廠之外,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上銀公司的攤位在會場中佔據了重要的位置,可見在世界各機械強國的環伺之下,台灣也有像上銀這樣傑出的公司能夠與主要工業國並駕齊驅,讓全世界看見台灣的先進機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