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前三大傳動控制與系統科技領導品牌之一的上銀科技﹝2049﹞, 3月26日在台北與北京的中國機械工程學會﹝CMEA﹞舉行簽約儀式,正式委託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在北京舉辦『上銀優秀機械博士論文獎』Hiwin Doctoral Dissertation Award。這是上銀在台灣舉辦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七屆之後,首度委託大陸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辦理『上銀優秀機械博士論文獎』,代表簽約的為上銀科技公司董事長卓永財與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 宋天虎。同時,上銀科技公司總經理 蔡惠卿,成功大學副校長 顏鴻森,台灣大學機械系教授 范光照,大連理工大學常務副校長 郭東明等均應邀觀禮。

『上銀優秀機械博士論文獎』設置的目的是為提升中國、台灣精密機械與製造技術的水準,加強高層次創造性人才的培育工作,鼓勵創新研發,提高兩岸機械工程與智慧自動化領域博士生教育的品質,激發並鼓勵青年學子投入該領域的研發及創意應用,培養優秀機械工程人才,增進企業界與學術界的互動,進而促進華人在全球機械領域的地位。
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表示:中國大陸2009年工具機總生產值達到150 億美元﹝約新台幣4,800億元﹞,正式超越德國,成為全球最大工具機生產國,而大陸有86所大學設有機械博士班﹝台灣約10所左右﹞,大陸機械相關產業未來的發展與實力,實不容小覬。加上兩岸簽訂ECFA後,經貿交流將更趨緊密,大陸也是台灣最大的工具機與零組件市場,上銀科技希望藉由機械博士論文獎的舉辦,作為推動兩岸機械業產學合作與交流平台的新開始。
『上銀優秀機械博士論文獎』徵選的對象,以2009年後(第一屆從寬從2009年就具資格)兩岸三地獲得機械工程領域博士學位者的論文,參與競賽的博士生必須獲得該大學/學院/系所的推薦,推薦名額不得超過該機械工程學科畢業博士學位人數的10%,同一個大學包括機械工程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測試技術與儀器學科的總名額最多5名為限。
『上銀優秀機械博士論文獎』評審分為初審、複審和決審3個階段,通過初審、複審的候選人需在終審進行口頭報告並進行答辯,並以論文的創新性(40%);論文的學術價值與應用價值(40%);論文的結構與表達(20%)為評審標準,決審委員會有7位成員,成功大學副校長顏鴻森,台灣機械系教授范光照已獲推薦擔任決審委員,決審時參賽學生必須親自提出論文簡報並接受決審委員的詢問。
『上銀優秀機械博士論文獎』總獎金高達人民幣335萬元﹝約為新台幣1,600萬元﹞,預計評選出金質獎﹝一等獎﹞:1篇,每篇獎金人民幣40萬元;銀質獎﹝二等獎﹞:2篇,每篇獎金人民幣30萬元;銅質獎﹝三等獎﹞:4篇,每篇獎金人民幣20萬元;優秀獎﹝四等獎﹞:8篇,每篇獎金人民幣10萬元;佳作獎﹝五等獎﹞:15篇,每篇獎金人民幣5萬元。獲獎論文的博士生和指導教授將按 2:3的比例分配獎金,已是兩岸機械業學術研究的最高獎項。
本獎獲獎師生由上銀科技和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公開表揚,並舉行頒獎典禮,獲獎師生未來除參觀北京國際機床展覽會並將舉辦論壇,希望架起學術界與產業界的交流平台;而獲得金、銀、銅質獎的學生與教授,上銀科技將再邀請參觀日本國際工具機械展﹝JIMTOF﹞,費用由上銀科技全額負擔。
上銀科技成立於1989年,以HIWIN自有品牌行銷全球,專注於傳動控制與系統科技的研發與製造。上銀集團以高速化、高精度、複合化、生活化、環保化之特性為產品研發策略,主要產品如滾珠螺桿、線性滑軌、工業機器人等精密線性傳動零組件,線性馬達,直驅馬達,高階驅動器,控制系統等是全球傳動控制領域最具完整性的製造集團,廣泛應用於國內外精密工業及高科技產業包含:生技醫療、半導體、光電產業、智慧自動化、環保節能產業、精密工具機與交通運輸工業等等。上銀科技是台灣精密機械關鍵零組件的指標廠商,也是全球三大傳動控制與系統科技的領導品牌之一。
上銀科技多年來持續與國內外各大學院校進行建教合作與產學合作,成效卓越;為鼓勵台灣青年學子投入機械工程領域的研發與創新應用,為產業界培養優秀的機械工程人才,促進產業界與學術界的互動,以協助台灣精密機械工業的升級,上銀科技於2004年起舉辦『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每年總經費超過新台幣1000萬元,倍受國內機械業與學術界重視及讚譽,已被譽為「機械業的諾貝爾獎」,創辦以來已鼓舞更多青年學生投入精密機械領域的學習。
有鑑於台灣產業用機器人的需求快速發展,上銀科技於2008年起創設『上銀智慧機器手』實作競賽,期能激發與鼓勵台灣學生針對機器手臂研發及創意用發展,發掘相關產業人才,並有效促進產學合作,共同提升台灣機器人產業之技術與產值,『上銀智慧機器手』實作競賽,今年預定在8月於世貿南港館『台北國際機器人展』期間舉辦,今年也將首度開放給大陸學生參賽,同時,今年也開放國內高中學生可以參賽,預料將帶動更多學生從中小學開始就學習機器人這個21世紀的當紅科技。
『上銀優秀機械博士論文獎』在北京的舉辦,是上銀科技實踐企業社會責任的延伸,相信對兩岸精密工業的未來會有更多創新性的發展與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