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師鐸獎最年輕得主、32歲熱血教師楊弘意,自己念高工機械科一路拚到博士班(還沒畢業),目前任教台北市木柵高工教高職生,過去6年教師生涯簡直以校為家,每天在校超過12小時,連假日都往學校跑,他自承「我很認真,在教學工作上,真的很認真」,惹得結婚一年的太太差點「休夫」,還引起台北市長柯文哲關注說:「這個要找陳佩琪(柯妻)開導一下。」
教育部從2010年起恢復頒發「師鐸獎」,表揚優秀教育人員,今年72位獲獎者中,最年輕的是32歲的台北市木柵高工機械科老師楊弘意。師鐸獎得主最少要服務5年以上,楊年資僅6年,無論年紀或年資,都是非常快速的獲獎者。
楊弘意是彰化人,父母開五金工廠,家中5個小孩,他排第2。楊回憶,小時候很好動,學跆拳道,也喜歡跟著父母在工廠操作機器;讀國中時雖然分到「A+班」,白天翹課、放學後跟朋友打撞球,在班上排倒數5名,是「讓家裡擔心的小孩」。國中畢業後,考上虎尾科技大學五專部,本來想離開家裡,媽媽好說歹說勸了回來,改讀彰化師範大學附屬高工。
讀彰工機械科時,一開始理想職業是運動員或警察,而不是老師。楊弘意說,有一次上實習課,在一塊金屬上面鋸等寬的痕跡,老師看他鋸的成品,讚他很有天分,問他要不要參加訓練?他那時候才知道有「技能競賽」,甚至可以出國比賽。楊表示,他第一次參加比賽,只拿了第十幾名,後來請老師再給他一次機會,他在3年級(2004年)拿到全國技能競賽鉗工金牌,並入選國手選拔賽。當時為了拚金牌、當國手,每天早上6時起床、7時到學校,練習到晚上12時才回家,但是沒有選上國手,成為他求學生涯的遺憾。
高職畢業後,楊弘意考上台灣師範大學,他說他剛上大學時兼家教、在餐廳洗碗,成績不理想,3年級才振作向學;2011年,楊弘意就讀台灣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博士班,在台師大工業教育研究所的碩士論文《複合式精微工具機開發與應用》獲得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金質獎及100萬元獎金,當時是該獎頒發6年來,首位非台灣、清華、交通、成功4所頂尖大學的學生。
他表示,超精密加工機一台就要100多萬元,只能做一種事,他開發的精微工具機有「精微高速銑削」、「精微放電雕模成型」、「超硬合金精微線切割加工」與「線上微型量測」4種功能。楊說,他開發的機器現在還有學弟妹改良使用,也因為此事,教育部的「5年500億」研發經費注意到台師大。
楊弘意認為,讀台師大開啟了他當老師的路,老師是個好工作,家中長輩也開心,不過,他一開始沒有考上正式教師。很謝謝台師大教授許全守,當時不斷鼓勵他,後來他考上木柵高工代理教師,1年後考上正式教師。楊提到,許教授是彰化人,特別照顧身為同鄉的他,今年許獲得教育部表揚資深優良教師,他最開心的是「和老師一起獲獎」。
「我很認真,在教學工作上,真的很認真。」楊弘意說,他負責教1年級的實習課,從中選出適合的學生培訓,進而參加比賽,另外也教3年級的升學課程。《蘋果》曾跟著楊上了半天課,他在實習課時,不斷刺激、鼓勵學生磨鍊技術,還要仔細謹慎,「連(填表單)簽名都亂塗的人,不能出去比賽。」高職生常被貼標籤「不讀書」,楊說一樣會要求學生的課業表現。
在校服務6年,楊弘意每天早上7時出門、8時到校,單身時每天在學校16至18小時,甚至半夜才回家;結婚後才「收斂」一點,每天也在學校待超過12小時,大約晚上9時多回家。他說,太太很不諒解為什麼他平日不回家、假日還去學校,1年多來多次抱怨,但他不放心、怕在學校練習的學生遇到困難,就算在家坐著,腿上也放著電腦,隨時和學生連線。
楊說,有一次他又假日跑去學校,太太傳訊息給他:「家都不是家了,家裡就只有我1個人,分開吧!」他驚覺事態嚴重,急奔回家,發現家裡有顆西瓜,就切了一些給太太吃,等太太心情好點,他卻把太太帶去學校,看他教學生。太太婚前就知道他是這樣的人,還好沒離婚,「我們兩個都滿冷靜的。」
楊提到岳父支持他,認為學生就是他當老師最大的財富,他感謝太太犧牲,成就學生的未來。由於楊領師鐸獎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此事,後來碰到台北市長柯文哲,柯還關心他的婚姻狀況說:「這個要找陳佩琪(柯妻)開導一下。」
楊太太蔡佳玲認為,先生是個很細心的人,兩人交往1年決定結婚;由於住處離學校很遠、開車要1小時,她的抱怨重點是擔心先生深夜開車的安全,她寧願先生把工作帶回家。是不是真的曾想離婚?蔡說:「女生吵架比較愛生氣嘛!」,但先生拿到師鐸獎,她比先生還開心,這給先生很大的肯定,讓他更有信心,只希望先生照顧自己的身體,陪她和未來的小孩過每一天。
去年楊弘意的學生左孟民代表國家參加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獲「工業機械修護」第5名優勝獎(Medallion for Excellence)。柵工的實習工場裡掛著楊弘意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偷拔」回來的旗子,並貼著今年的年度目標:全國技能競賽金銀銅牌、國手選拔正取國手、工科技藝競賽鉗工金手獎等,還有許多格言,如「世上最可怕的事,就是比你還聰明的人比你還努力、還認真」。楊說,沒有選上國手是他求學生涯的遺憾,所以他努力訓練學生參加各類競賽,現在國手選拔賽中,工業機械修護類2人都是他的學生。
木柵高工指出,工業機械修護橫跨機械與電機2大領域,選手除了需要具備各項機械製造技術,還需要精熟金屬銲接與電氣裝配等技能,所使用的設備工具如智慧型精密車床、數控銑床等,都是國內沒有的高價機型。訓練期間,楊、左多次自費到日本、加拿大、澳洲、中國等地移地訓練與交流。
楊弘意自認沒有特別厲害的方法,但他會想出適合學生的方法,這幾年的轉變是多用圖形、表格教學,他特別重視班上後10名的學生,認為如果他們懂,其他學生都會懂。
柵工吳佳霖8月拿到全國技能競賽金牌,11月參加全國高中工業類技藝競賽(車床)獲得優勝。吳說,1年級第1次上課,聽楊弘意講了很多當選手的事,自己也想被選中,但他表現一直不理想,製作速度、成品尺寸都很差,他努力很久,終於被楊詢問想不想參加訓練?他馬上答應。吳說楊教學認真,幫學生想了很多事、教他們許多新方法,希望拿回最好成績報答老師。

今年師鐸獎最年輕得主、32歲熱血教師楊弘意。林林攝

今年師鐸獎最年輕得主、32歲熱血教師楊弘意。林林攝

今年師鐸獎最年輕得主、32歲熱血教師楊弘意。林林攝

楊弘意以校為家,楊太太蔡佳玲一度氣到想休夫。林林攝

今年師鐸獎最年輕得主、32歲熱血教師楊弘意。周永受攝

今年師鐸獎最年輕得主、32歲熱血教師楊弘意。周永受攝

今年師鐸獎最年輕得主、32歲熱血教師楊弘意。周永受攝